东北的酸菜,又叫“浸酸菜”、“渍菜”、“积酸菜”,东北典型菜之一。
每年的冬季,酸菜都是东北人餐桌上的“主角”,可炒、炖、烩、涮,可包馅,可与鱼、禽肉、海鲜搭配,酸香浓郁、促进食欲、让人回味。酸菜之于冬季的东北,就像辣椒之于四季的四川,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酸菜之所以在东北的餐桌上广为流行,和地域、物产、文化相关,也与它味道的包容性、质地的易保存性和制作的简易性有关。
雪村的“翠花,上酸菜!”,更是让酸菜广为人知。
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在家腌酸菜的时候,为了降低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腌酸菜时放点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抑制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盐,还能防止酸菜发霉、长白毛。将泡了维生素C的水倒入腌菜缸内,以浸过菜面为宜,每100公斤白菜放入10克维生素C和1公斤盐即可。一定要用凉开水溶解维生素C,不能用热水。当然,为了腌出健康又美味的酸菜,温度控在5℃°~15℃更适合腌制,温度过高,白菜容易腐烂;温度过低,不利于发酵。在吃酸菜的同时,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菜花、辣椒、香菜、蒜苗、橘子等,可以阻止亚硝酸盐的生成。此外,还可以在饭前或饭后口服维生素C。
家庭腌制的酸菜最好腌制在一个半月以上再进行食用,腌制好的酸菜最好在短期内食用完,不宜长久存放。
对于酸菜,首先别多吃,其次健康腌制,别给自己留下隐患。
东北酸菜的传说
相传,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远征漠北时,为了使前方将士们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完颜阿骨打的大妃亲自带领士兵的家眷们为战士们运送粮草。
在所有的粮草中,白菜又是特殊的存在。因为漠北的气候干燥,新鲜的白菜中蕴藏的水分,可以为将士们弥补水分摄入的不足,因此,大妃对这些白菜重视异常。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运输的途中,大妃遇到了敌军。为了不使白菜落入敌军的手中,大妃急中生智,将白菜全部抛进老百姓的水缸里,并用石头压着。就这样,白菜躲过一劫,但大妃和家眷们却被敌军全部杀害。
一个多月后,被大妃藏进缸里的白菜发酵,变成了味道奇特的渍(ji)菜。
后来,为纪念这位英勇智慧的大妃,女真后人将这种渍菜的制作方法保留至今,成为了今天东北人最爱吃的食物之一“东北酸菜”,而大妃也一直被满族人奉为渍菜女神——布苏妈妈。
渍菜粉
在东北有很多家常菜,像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杀猪菜、地三鲜、锅包肉等,其中有一道最常见的家常菜,也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那就是“渍菜粉”,也就是平常说的“酸菜炒粉条”。
这道菜绝对的受欢迎,无论是去饭店就餐,还是在家里吃饭,“渍菜粉”都是餐桌上的常客。虽然这道菜的做法很简单,但成菜略带清脆的口感,粉条软糯,再加上些少许的猪肉丝,配上米饭那是好吃的不得了。
食材:自制酸菜400克,粉条150克,五花肉100克,大蒜六七瓣,葱适量,姜少许,生抽20克,精盐2克,味精1克。
做法:
1.酸菜用冷水浸泡五分钟,随后清洗干净,滤干水分后将酸菜叶从中间片开,再切成细丝,放在清水里投洗干净后滤水备用。
2.锅中加入清水,放入粉条后将水烧开,水开后煮五分钟,随后关火,让粉条在锅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再捞出用冷水投凉,滤干水分后备用。——有人会加生抽、色拉油,搅拌。
3.将五花肉切片或丝,葱、姜洗净后切成末,大蒜剥皮洗净后切成蒜片备用。
4.锅中加适量食用油,最好是调料油,这样味道会好一些的。油温烧至三成热时,放入猪肉丝煸炒,炒至肉丝变色后,放入葱姜末和蒜片,翻炒均匀以后,再加入生抽。
5.肉丝炒好以后,将滤干水分的酸菜和粉条同时放在锅中,翻炒均匀后加入精盐与味精,加一勺水,炖制五分钟后,翻炒出锅。
酸菜粉——段小段
买的袋装酸菜,要好好洗,多洗几次,每次都攥干,去霉味。整颗的酸菜,片3层(拉一刀,用手撕),切细丝,清洗,攥干。
土豆粉,更劲道、更耐炒,冷水泡4h,能自然卷曲,就泡好了。有些人会用老抽、生抽、油拌一下。
调料:葱姜、干辣椒、香菜。干辣椒不要剪开,要的是香、不要辣度。
五花肉,切薄片,提供油脂。
起锅,少底油,下葱姜、干辣椒,低温炒香,下酸菜,中火,煸炒,把酸菜的霉味炒没,酸味炒出,水份炒干,酸菜一根是一根的,3-5m,倒出、备用。这一步是要在少油的条件下,把酸菜的霉味超出去、酸味炒出来,用葱姜辣椒增香。这一步,目的是去霉味,所以不放大量油,防止油把霉味封住。
另起锅,放较大量的植物油和大油,放五花肉片,煸香,倒入酸菜,煸炒几下,就放入粉条,改小火,准备调口。
加一点凉水,往粉条上加酱油,老抽一点点调色,一点盐,开大火速炒。
在水份蒸发完之前,让菜品融合在一起。
炒一会,感觉粉条挂锅了,说明水份炒干了,把香菜下锅,扒拉两下,马上出锅,否则容易黏糊在一起。
渍菜粉、积菜粉
1.酸菜洗2遍,攥干水份,不用攥太干,免得不酸了。
2.粉条用温水泡15分钟。
3.肉切细丝或丁,切葱花、大蒜。
4.锅中加油烧热(一定要用猪油),或是用肥肉炒出油。放入肉丝翻炒至变色。
5.加入葱花、大蒜、蚝油、十三香、酱油、翻炒。
6.下入酸菜翻炒3分钟,加水炖10分钟。
7.加入泡好的红薯粉,再炖3分钟。
8.加入味精,就可以出锅啦!
那么东北酸菜起源于哪里呢?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东北酸菜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史料支撑,东北酸菜的起源虽然难以考证,但是通过其传统制作方法,不难分析出东北酸菜与白山黑水的气候条件和风起云涌的牧猎(有别于游牧)民族息息相关。
首先从原料上来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金代,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东北部)就已经普遍种植大白菜,毕竟契丹人、女真人不同于蒙古人基本上以肉为主食,他们除了打猎、放牧,也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光吃肉不吃菜,难以消化,蒙古人、藏族人喝砖茶,契丹人、女真人吃蔬菜;
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气候那时没变暖),二十年前,在东北冬季蔬菜仍是白菜、土豆、萝卜、大头菜,民间储存方式主要是挖地窖,但非常容易腐烂,味道也会变化,相比来讲,中原一带,储存白菜放在室外就可以,不用另寻良策,但相传女真人偶然间发现大白菜、盐和水放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变成可以长久保存的人间美味,于是酸菜的做法流传开来。
再有从制作方法上,东北酸菜别具一格,主要制作方法分为生腌和熟腌两种,所用原料极为简单,备好菜缸、石头,一层白菜、一层盐,加水低温发酵约40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酸爽之味悠然而出,与之相比,德国酸菜暂且不论,中国其他各地的泡菜均与此不同,自然条件下发酵40天泡菜已成朽物。
酸菜分类
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酸菜,一个是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美酸菜。总体上,中国酸菜盛行于东北、西北,常见于南方各省及港澳台地区,但东北酸菜的制作、味道、吃法独树一帜与其他酸菜截然不同,被公认为是酸菜中的杰出代表;德国酸菜则常见于德国和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一般与肉类产品如香肠或德国猪脚搭配,也常被用来制作鲁宾三明治。但相比而言,中国酸菜盖世无双,东北酸菜更胜一筹,要不然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不会在沈阳吃了双人份的酸菜。
埃及酸菜让人酸倒牙
有史学家考证,埃及人自古就喜欢吃酸菜,其传统食谱上,被记载的酸菜种类多达十来种。今天的埃及人仍延续了这一饮食习俗,对酸菜青睐有加。
在埃及首都开罗,随便走进任何一家食品店,都有一排专卖酸菜的柜台,红红绿绿的各类酸菜被分门别类地装进各种容器里。再简陋的店铺,酸菜的种类也有七八种之多。除了腌辣椒、腌洋葱、腌圆白菜等司空见惯的酸菜外,埃及人还喜欢腌橄榄。橄榄的种类有许多,单从颜色上看,就有青、绿、黑、灰等不同种类。此外,腌柠檬也是埃及人普遍喜欢的酸菜。
埃及人腌酸菜用的配料很丰富,往往腌一种酸菜,要用数倍于它的底料,常见的包括胡椒、大蒜、大料、树叶、茴香和各种酱类。当然,腌制的过程中,醋是少不了的,不过,埃及没有像中国那样的米醋、陈醋,只好用白醋来代替。酸的橄榄、柠檬加上醋,初尝此味者一定会酸倒牙。
冬天到埃及人家做客,主人上的头一道菜,肯定是以各种酸菜为主的凉盘。另外,你无论进入哪家正宗埃及风味的餐馆,店小二都会不容分说,先端上几盘不重样的酸菜来。在菜单上,这些酸菜叫“迎客菜”,通常都是店家免费赠送的。
俄罗斯家家户户腌酸菜
在俄罗斯,一入秋,可谓“万户腌菜声”。在半年多的漫长冬季里,酸菜就是俄罗斯人餐桌上的主角。这一点从俄罗斯商店出售的酸菜专用玻璃瓶和瓶盖的盛况可见一斑。从夏季开始,无论是在居民区附近的菜市场,还是在国际连锁超市,各种形状的玻璃瓶让人大开眼界,不知道的准以为是玻璃厂专卖。其实,这些都是为酸菜准备的。
自斯拉夫民族有史可查之日起,就已经有了酸菜的记录。俄罗斯酸菜的制作方法很普及,各地略有不同。在乡下,最好是用大木桶或者木槽。在城市里,因为制作的量不太大,一般使用大玻璃罐。材料很简单,圆白菜、胡萝卜和一点桂树叶,还有就是苹果和一种叫红莓苔子的森林浆果。先是把圆白菜和胡萝卜切成细丝,然后加上食盐和几片桂树叶,一层层放进大玻璃罐,再在各层间加入苹果和红莓苔子,直到将罐子加满为止。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圆白菜搅拌一下。大约三天后,酸菜就基本完成了发酵过程,可以把装满圆白菜的瓶子放入冰箱。再过一两天,在低温下的酸浸白菜就完工了。吃的时候,加些白糖和小茴香,配上刚煮好的土豆,无论是款待客人还是自家食用,都是一道美味。
老坛酸菜
老坛酸菜古称菹,是指以新鲜芥菜为主要原料,经盐渍放入洁净的陶坛中发酵10天以上而成的腌渍蔬菜。
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周礼》中就有其名,在中国版图的各个地区都有酸菜香飘千家。巍巍华夏,人们对老坛酸菜的喜爱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延续直到现在,可谓是处处酸菜皆养人,养了古人养今人啊!
不过,菹其实不是酸菜,而老坛酸菜和东北酸菜又有很大不同。
东北酸菜
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
“好好的白菜淹酸菜”是由东北的特殊地理环境所致,是聪明的老百姓发明的一种冬贮大白菜的方法。东北酸菜的原料,就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大白菜。腌酸菜时,首先要挑好白菜,然后摘去残根烂叶、大叶黄叶,在太阳底下晒几天,用清水洗净后,再一棵棵、一层层地在大缸里摆放整齐,菜顶压一个大石头后,加入100度的开水浸腌起来,密封存放,在寒冷的环境中让菜慢慢紧缩,发酵,三十天以后便大功告成。赶上降温,便要透过冰碴从缸中取出酸菜。
这种方法叫生腌,还有一种熟腌,所需要的时间要短一些。先烧一锅开水,把洗净的白菜放在锅里烫一下,放凉后再压进缸里,这样腌30天后就能炖熟食用了。
食用酸菜忌食没有腌制到一个月的酸菜,以及其它腌制食品;忌腌的酸菜成品到春天还放在室温中没食用完;(可以将剩的成品酸菜装袋,放入冰箱存放,可以延长其保质期,大约一个月)腌制过程忌油烟、面粉以及细菌;忌食没煮熟的酸菜菜肴;忌摆层时,每一层的食用盐面撒入不均匀,影响到腌制成品的味道。
任何酸类活菌在没有加热煮熟前,都会变质繁殖,而且多次取出酸菜的过程中,也会将杂菌带入酸菜缸中,导致杂菌大量繁殖,所以酸菜要煮熟食用,对身体健康才有利。
酸菜中的酸香是植物酵素自然发酵使蔬菜中的植物糖分解,大部分由植物糖转化成酸性物质(有机酸),酸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醇、氨基酸等形成了酸菜独特的鲜酸风味,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有机酸可与醇反应生成酯,低级的酯是有香气的挥发性液体,高级的酯是蜂蜡状固体或很稠的液体。几种高级的酯是脂肪的主要成分。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其中的色氨酸能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酸是一种营养物质,而不是一种活菌。
酸菜的危害
腌浸时间短的酸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公认的一种化学致癌物,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并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正常情况下酸菜可以安全食用。但如果食用了污染了杂菌、霉变、因腌浸时间短导致含亚硝酸盐过多的酸菜,人体亚硝酸盐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一般亚硝酸盐一次性食入300~500毫克,会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腹胀抽搐、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重症者可出现昏迷、痉挛和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等中毒症状。因此,建议少食腌菜或在吃腌菜时吃些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优质酸菜不致癌
酸菜是世界三大酱腌菜之一。酸菜具有制作简便、风味美好、食用方便、不限时令等优点。酸菜不仅是佐餐佳品,而且有保健作用。酸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能增进肠胃消化;它保存有大量维生素C、植物酵素,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硝酸盐类在酵素的作用下,不能还原成亚硝酸盐,则具有防癌作用,酸菜忌生食。
因我国河南林县、四川南部发现食道癌较多,故而曾引发酸菜是否产生致癌物的争论。有人认为酸菜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其含量为10-12(亿万分之一)以上时有致癌作用。实际上,新鲜蔬菜中主要含硝酸盐,而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又需要很多条件。酸菜在发酵中,其中的酵素不含硝酸还原酶,具有一定的抗酸性及耐盐性,可抑制硝酸盐还原,所以产生亚硝酸盐的可能性极小。
若酸菜在存放中遭腐败菌侵染,蛋白质被分解,硝酸盐被还原,才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必须注意酸菜在保存中的清洁卫生,使品质不发生劣变。凡是色泽变暗、组织软化、缺乏香气过咸或过酸,或咸而不酸,或咸而带苦的泡菜都是不合格的。酸菜产生亚硝酸盐有个规律,在腌菜后的几天出现一个高峰,称为亚硝峰,这是因为菜中存在许多能够产生亚硝酸盐的杂菌,因此蔬菜在盐腌后可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但以后便渐渐减少,一个月后降到安全范围内。如腌白菜必须等到30天以后方可食用,故吃酸菜只要选准时机,对人体就无害。
据报道,预防酸菜产生致癌物质也有新法,即每公斤酸菜中加入400毫克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在胃内因细菌作用产生亚硝胺的阻断率为75.9%;在制作酸菜中加米醋也可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这些方法是制作优质酸菜的可靠保障。
腌制、挑选酸菜
挑选优质白菜,然后把白菜洗干净,白菜开水焯水,装入菜缸,用凉白开来腌,腌的时候放点维生素C,1公斤的白菜可以放4粒维生素C。放入维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可以阻断亚硝酸盐的生成。
如果你不愿意自己动手做而去超市买酸菜的话,应该怎么挑选呢?质量好的酸菜,它的菜帮应该是微白透明的,菜叶带一点黄。像农贸市场大盆盛放的酸菜,一般将整棵酸菜切成两半,卫生条件难以保证,买回家以后,一定要多清洗几次,挤掉多余的水分,这样就可以安全食用了。
酸菜的特点
酸香味醇、清淡爽口、采用自然抑菌,富含氨基酸、有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不含有防腐剂和色素,是一种绿色天然的健康食品。
酸菜是将新鲜白菜经一定的加工方法使其具有一定的酸味,有的酸菜好吃,有的酸菜不好吃,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酸菜的香气,酸菜是因为香才好吃而不是因为酸才好吃,只有腌制的酸菜才有香气才好吃,兑制的酸菜只有酸,而没有香,所以不好吃。
酸菜香气的由来
酸菜一直以其特有的酸香气味,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酸菜是因为酸才香吗?其实不然,只有经精心腌浸的酸菜才会有这种香味,原因是酸菜的香气主要是植物酵素将白菜中的植物糖分解,大部分由植物糖转化成有机酸而使蔬菜变酸香,少部分由于分解不完全而生成酒醇,有机酸可与醇反应生成酯,酯类是有特殊香气的,例如乙酸乙酯存在于酒、食醋和某些水果中;乙酸异戊酯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苯甲酸甲酯存在于丁香油中;水杨酸甲酯存在于冬青油中。高级和中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和高级醇形成的酯是酯蜡的主要成分。在中草药的叶、根、特别是果实中广泛分布,如乌梅、五味子,覆盆子等。常见的植物中的有机酸有脂肪族的一元、二元、多元羧酸如酒石酸、草酸、苹果酸、枸椽酸、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亦有芳香族有机酸如苯甲酸、水杨酸、咖啡酸(Caffelc acid)等。除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一般都与钾、钠、钙等结合成盐,有些与生物碱类结合成盐。脂肪酸多与甘油结合成酯或与高级醇结合成酯蜡(高分子一元醇的长链脂肪酸酯称为真蜡,如蜂蜡的主要组分是长链一元醇(C26~C36)的棕榈酸酯,在化学结构上不同于脂肪,也不同于石蜡和人工合成的聚醚蜡,故亦称为酯蜡)。有的有机酸是挥发油与脂的组成成分。在有酸或有碱存在的条件下,酯也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醇。所以品质好的酸泡菜不但含有有机酸、酯、植物酵素,因此酸香味醇,开胃生津,深受人们喜爱。
营养价值
酸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蔬菜的营养成份,富含维生素C、氨基酸、有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由于酸菜采用的是既干净又卫生的储存方法,所以含有大量的可食用营养成分,浸制的过程能产生天然的植物酵素,有保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之功效。
适合人群:老少皆宜。适用量:每餐30克左右。
酸菜与致癌
谈起腌浸的食品,如今人们会恐惧,那么细菌和病毒是怎么来的?都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不讲科学,制作的过程中,污染到了致病的有害物质和各种霉菌、细菌、病毒造成的结果。霉菌是致癌菌的一种,细菌是各种病毒的滋生体。
如果你了解了有氧菌和无氧菌所具有的特性,那么你对各种致病菌就不会那么恐惧了。有害菌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的活菌,环境氧要求5~8%,在高温或绝对无氧环境下不能生长。螺旋杆菌是胃炎久治不愈的真正祸首。
质量好的酸菜在腌浸时,需要认真清洗、开水烫焯白菜、排氧发酵、腌制一个月后,在亚硝酸盐消失以后炖熟煮透食用,炖煮的酸菜有效的杀灭了各种病毒、细菌,但是不能驱除霉菌的毒性,所以最可怕的是霉菌的毒性,无氧菌在接触到氧气立即消失,酸菜只有自己亲自腌浸才可以安全放心的食用。
如果腌浸过程污染到了其它杂菌,那些杂菌能产生亚硝酸,有些能合成胺,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实验证明,亚硝胺能致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腌酸菜生产工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化生产的酸菜采用纯植物酵素,控温发酵,能抑制杂菌生长,所以不含有杂菌合成的致癌物质“亚硝胺”。
购买提示
怎样挑选酸菜?市场上酸菜的种类很多,吃什么样的酸菜既安全又可口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无论是切丝的、整颗的、散装的还是袋装的,首先观色,酸菜叶玉白、酸菜心微黄,有质嫩感为最佳(防止违法商贩,把白菜染色贩卖)。
白菜绿色老叶腌渍的酸菜呈深绿色属正常,如颜色灰暗无光泽表明菜己过保质期,如颜色惨白,说明是醋酸兑制的酸菜,口感不佳,不宜选用;其次用手掐,应有韧感,如绵软、发粘说明己腐烂,不能选用;酸菜应有特有的酸香味,若发臭说明己变质霉变,若酸味刺鼻,说明是醋酸兑制酸菜,不宜选用;用水投洗、浸泡腌浸好的酸菜,依然有酸味,而醋酸兑制的酸菜,酸度迅速下降,品感不佳。
温馨贴士
1.酸菜只能炖熟煮透了食用,如果长期贪食质量差、食品卫生差,霉变、腌浸时间短的酸菜,则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另外,腌浸酸菜过程中,维生素C会减少,维生素C有抑制肾内草酸钙结晶体沉积,减少结石的形成。
2.食用污染了杂菌、霉变、因腌浸时间短导致含亚硝酸盐过多的酸菜,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失去带氧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令红细胞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亚硝酸中毒症状,严重者还能致死。
3.霉变的酸菜有明显的致癌性,不可食用。
4.冬季是制作腌菜或泡菜的最佳季节,其他季节也可制作,但不如冬季的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