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黄杰 苏杭 吴思诺(见习)
青砖黛瓦映忠魂,木兰精神润童心
2025年5月23日,中原名师邵亚楠小学语文工作室以“木兰祠里故事多 童心向党学榜样”为主题,联动商丘、虞城两地教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跨区域创新融合教学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历史溯源、非遗体验、艺术创作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文化传承,为两地师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青峰、虞城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孙博,睢阳区基础教育教研中心主任李志华、睢阳区教体局党建办主任魏郁衡、河南广播电视台商丘记者站站长贺强参与活动。
历史回响:青砖黛瓦间的文化对话
活动在虞城木兰祠拉开序幕,国家级非遗《木兰传说》传承人刘宁馆长带领学生穿梭于祠堂古迹,以“木兰替父从军”的历史脉络为线索,讲述北魏至今的文化传承。“木兰的忠孝勇烈不仅是故事,更是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刘馆长通过青砖上的纹路、碑刻中的记载,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两地学子在互动问答中感悟家国情怀,一名学生感慨:“原来课本里的木兰,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非遗匠心:剪纸与戏曲中的文化传承
非遗传承人贾艳梅以木兰剪纸作品为媒,将“忠孝勇烈”精神融入方寸红纸。她现场演示“策马从军”“凯旋归乡”等主题剪纸,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卷,创作出承载“商”字图腾的剪纸作品,寓意木兰精神守护家乡。与此同时,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吴伟华与学生演绎豫剧《花木兰》选段,铿锵唱腔与稚嫩童声交织,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一位参与表演的学生说:“唱着《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我好像真的变成了花木兰!”
艺术新声:诗词书法里的家国情怀
活动现场,两地学子以《木兰诗》朗诵与书法创作联动,将“万里赴戎机”的豪情凝于笔端。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红领巾宣讲团成员王俞贺以“新时代木兰精神”为主题,号召少先队员“在家尽孝、在校尽责、为国担当”,引发全场共鸣。活动尾声,全体师生面向团旗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稚嫩誓言与祠堂风铃共鸣,彰显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
专家点评:跨学科融合的教育探索
商丘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青峰评价:“这场思政课打破学科壁垒,以木兰文化为纽带,串联历史、艺术与德育,是‘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非遗体验、戏剧演绎、诗词创作等多元形式,引导学生从文化感知走向价值内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活教材”。 睢阳区教体局党建办主任魏郁衡指出,活动通过历史场景+非遗实践+情感共鸣的三维设计,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薪火相传: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活动尾声,工作室向贾艳梅老师赠送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木兰从军图》,寓意非遗种子在校园扎根。邵亚楠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行走的课堂,让木兰精神成为少年成长的精神坐标。”未来,工作室计划联合更多区域,开发“红色文化+非遗传承”课程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社会。
巍巍木兰祠,见证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非遗技艺融入童心、历史故事浸润课堂,思政教育便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文化基因的唤醒与传承。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正以创新之姿,为时代新人培育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