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15岁男孩在家做实验被炸伤”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居家实验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为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实验安全意识,4月17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携手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开展了一场极具教育意义的化学实验演示活动,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揭示居家实验中潜藏的消防隐患。
实验还原:生活物品暗藏“化学危机”
活动现场,消防员与化学老师紧密配合,精心设计并演示了三组以生活常见材料为基础的实验,让大家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危险性。
方糖+烟灰:短视频里的“危险趣味”
实验中,利用烟灰(含有碳酸盐)催化方糖燃烧,模拟硝酸钾与葡萄糖的反应现象。这种看似有趣的“趣味实验”,在短视频平台上颇为流行。然而,消防员特别提醒,一旦操作不当,比如在密闭空间内进行实验,或者使用材料过量,极有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镁条燃烧:错误扑救引发爆燃
当镁条燃烧时,用水灭火非但不能控制火情,反而会因为高温下金属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导致火势瞬间加剧,甚至引发爆燃。消防员强调,类似的反应在劣质烟花燃放事故或金属火灾中较为常见,盲目采用不当的灭火方式,极易造成二次事故,带来更大的危害。
粉尘爆燃:厨房里的“隐形杀手”
面粉、淀粉等常见的厨房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便会瞬间爆燃。实验现场模拟了厨房灶台边不慎撒落面粉后开火的危险场景,这一演示让在场师生深刻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厨房操作,若不注意安全细节,也可能潜藏巨大的安全隐患。
消防提醒:筑牢居家实验安全防线
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景芳站孙中文指出,许多居家实验常用的材料,如酒精、双氧水、清洁剂等,随意混合后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甚至引发爆炸。因此,小朋友在进行实验时,务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坚决避免在密闭、无防护的环境中尝试。同时,他呼吁家长们加强对孩子实验活动的监管,定期检查家中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情况,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此次活动采用“理论讲解+实景演示”的创新模式,有效强化了师生们的安全意识。杭州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老师赵文豪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把消防知识深度融入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索的同时,始终将安全实践放在首位,实现科学探索与安全保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