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静宁,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随着苹果套袋关键时期的到来,全县各乡镇果农抢抓晴好天气,穿梭于果树间,为青果披上“保护衣”,勾勒出一幅“夏管促丰收”的田园画卷。
在雷大镇黎沟村的果园里,村民赵金豆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指尖翻飞间,一只只黄褐色的果袋便稳稳套住了幼果。“家里种了十四五亩果园,今年预计能套十三四万袋。”他直起腰擦了擦汗,目光扫过枝头密密麻麻的套袋,“目前已经完成七八万袋,雇了两名帮手,再有一周就能干完。”
黎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小伟介绍,全村4400多亩果园已掀起套袋热潮,“眼下完成了约五分之一,半个月内就能全部结束。”阳光下,成行的果树间,果农们或站在梯架上,或俯身穿梭,手中的套袋如彩蝶纷飞,为青色的幼果裹上“成长的铠甲”。
为何小小纸袋能成为果园里的“主角”?静宁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温有福道出其中奥秘:“套袋是苹果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既能阻隔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又能避免风雨擦伤,让果实表皮光洁如玉,着色均匀艳丽。”数据显示,今年全县100万亩以上果园预计套袋超72亿只,这层“外衣”不仅是物理防护盾,更是打开市场的“美颜密码”。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静宁苹果的蜕变离不开政策“护航”。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果业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疏花疏果、套袋技术培训,推动标准化管理覆盖全域。“科学套袋讲究‘一果一袋、袋口封严’,既能提升商品率,又能错峰上市卖高价。”技术人员在果园里示范时强调。
如今,静宁苹果产业已成为静宁县乡村振兴的“金招牌”。随着套袋工作接近尾声,沉甸甸的果实将在纸袋中孕育糖分,待到秋日卸袋时,漫山遍野的“红富士”将以靓丽的颜值、甜脆的口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为果农带来丰收的喜悦。(王瑞霞 胡文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