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芷江抗战老兵手模墙开放 1209枚手印铭刻民族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6:15:00    

怀化日报全媒体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芷江递呈百万侵华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中方关于投降的一系列指令。“芷江受降”成为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终结、伟大复兴起点的历史丰碑。80年后的8月21日,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一座镌刻着1209位湖南籍抗战老兵手印的纪念墙正式向公众开放。这座庄严的手模墙成为见证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重要载体,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手模墙位于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胜利广场,墙高4.5 米,寓意着1945年抗战胜利,每一个手印都承载着一段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是抗战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胜利的珍贵见证。

手模墙的诞生,源于2016年启动的湖南省“老兵印像”公益项目。志愿者跋涉千里,穿梭城乡,为日渐凋零的抗战老兵留下这最后的身影与手印。2019年9月3日,这批珍贵的手印拓片被无偿捐赠给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非常震撼!”芷江抗战文化研究者、原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张青松在现场感慨,“不论是老兵后代,还是我们这些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站在这里,都能直观感受到历史的重量。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传承。”

8月21日上午,不少老兵后代专程前来“寻印”。老兵刘道民的儿子刘开华在手模墙前久久驻足,不仅找到了父亲的手印,还意外发现了舅舅彭彩贵的,他有些哽咽地说:“舅舅也是个抗战老兵,抗战的时候一直在东北。”他抚摸着墙上父亲的掌印,与父亲“隔空击掌”。

谭义才的女儿谭和平轻抚父亲的手印,眼含热泪。她名字中的“和平”二字,正是父亲在目睹战争残酷后所寄予的期望——“他就希望我们的中国,我们的祖国永远和平。”她说父亲常教导子女“先做人,再做事,不给国家添乱,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份朴素的家国情怀,至今仍在传递。

从枪林弹雨到和平年代,这些老兵用一生书写忠诚。如今,他们的手永远“印”在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最深处。这些深深烙印在石壁上的手印,默默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激励着后人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尹华 韦妹 许敏 杨铠玮)

相关文章
芷江抗战老兵手模墙开放 1209枚手印铭刻民族记忆
2025-08-21 16:15:00
《日军“慰安妇”全史》:以铁证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2025-08-19 17:53:00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研讨会
2025-08-17 00:53:00
科学与艺术跨界联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作品展开幕
2025-08-10 20:33:00
@临沂市民,诚邀您担任历史建筑“推荐官”
2025-07-14 09: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