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资源“一盘棋”、跨省“组CP”:区域协同力如何托举中部崛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5:59:00    

今天(4月30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对《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区域联动如何“联”?怎样“动”?围绕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湖北将有哪些新举措?


从“区域协同”到“区域联动”

区域发展的深化与升级

未来的区域竞争,不再是“单城PK”,而是“战队对决”。从“区域协同”到“区域联动”,湖北更强调动态互动和要素高效配置。

这是一张湖北区域发展的成绩单:

“一主两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4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到2.11万亿元,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位;宜昌市、襄阳市经济总量双双突破6000亿元大关,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第2位。

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武汉、襄阳、宜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发展更加紧密,以汉襄宜为中心带动武汉都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成势见效,鄂湘赣“中三角”以及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更加密切。

县域城乡加快融合发展。仙桃、大冶等8个县市连续三年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县数量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十四五”以来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3.44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亮眼,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对标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对比先进区域,还存在城市能级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省际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

由此,《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此时印发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明天介绍:“湖北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针对支点建设中的短板弱项,以实施区域联动战略解决我省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构建省会带动、汉襄宜协同、多点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区域联动发展

武汉、襄阳、宜昌各展其能

在湖北区域联动发展中,武汉、襄阳、宜昌三地正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区域走向繁荣。

武汉: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近年来武汉全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体而言,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以五大城市组团为核心的“组团发展、多心驱动”城镇空间布局;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带33条、美丽乡村示范村湾619个;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走深走实,政务服务跨市通办事项达1000项;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机制持续深化,累计召开十届会商会,“朋友圈”扩容至4个省会城市和12个观察员城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昌平介绍:“武汉将从做强市域融合,引领圈域发展,促进区域共赢三个方面发力,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例如,在圈域发展上,一方面,加快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形成一小时通勤圈。深入推进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积极探索“飞地”、联合招商、园区共建等模式,推动共建产业园、离岸科创中心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圈域产业协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市通办”,促进教育、医疗、文旅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共兴、产业共链、交通共网、生态共治、服务共享,支持襄宜两市重点企业在汉举办供应链大会,做强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阳逻港、襄阳港、宜昌港联动发展,推动长江、汉江干流共保联治。

襄阳: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襄阳是国家确定的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赋予了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定位,中共襄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孟艳清表示:“襄阳力争在省域内做强支撑、在区域内当好引擎、在中西部争当标杆。努力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在湖北建成支点大局中展现襄阳担当、贡献襄阳力量。”

襄阳工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规上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50强,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是全省唯一、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

中共襄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孟艳清介绍,襄阳将加力实施“立项争资、招商引资,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两资三能”行动,加快汽车、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全力推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做大做强,与荆门、荆州、宜昌共建“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助力湖北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宜昌:当好宜荆荆恩城市群“群主”

2024年,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全国百强城市第48位,进入了登高望远、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如何紧扣高质量,做强“增长极”?宜昌提出“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城市体量。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深度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3+2”主导产业。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宜都、枝江、夷陵百强进位,支持当阳百强冲刺。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宜昌市经济总量达到万亿级规模。

做强城市能级,才能当好城市群“群主”。中共宜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徐伟营介绍:“力争到2027年,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如何实现?宜昌将加快建设“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做大做强“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同时,激活旅游资源,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宣传互推、线路互连,推进百万游客互送。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三农”工作是基础

基础越厚实,支点越稳固。作为支点建设的基础,湖北的“三农”工作愈发强调区域协同。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总目标,湖北提出建设“四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导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来助力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

(图为江汉平原 摄影 蒋子龙)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党明介绍:“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荆楚和美乡村建设,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一是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农村水电路气网建设质量。二是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协调推进县域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三是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一体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提升乡村治理和谐度。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自治为基础,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重构乡村治理格局,提升治理效率。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吴彤 冯超)

相关文章
在第八届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看见“空中未来”!
2025-05-01 03:50:00
43岁贾玲庆生照曝光!网友偶遇:本人超瘦,谁说她复胖了啊
2025-04-30 19:15:00
资源“一盘棋”、跨省“组CP”:区域协同力如何托举中部崛起?
2025-04-30 15:59:00
青岛西海岸新区:返乡青年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4-29 20:28:00
三地联动,辽宁第二届村嗨大擂台热力开锣
2025-04-29 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