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草根艺术团 全国唱“出圈”,即墨阳光姐妹艺术团登上国家级舞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0:36:00    

在即墨区,说起阳光姐妹艺术团可谓“小有名气”,该团是全区“最早、最大、最活跃”的草根艺术团,团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曾登上全国中老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的大舞台。4月15日,青岛早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阳光姐妹艺术团成立近20年,起初只是合唱团,后来有了锣鼓队、舞蹈队、模特队,如今团队成员已有100多人,成为一支活跃在即墨区的群众文艺演出队伍。团队规模的不断壮大,离不开艺术团的灵魂人物——今年71岁的李永菊,她用坚韧、无私和辛劳,组建起阳光姐妹艺术团,通过编排各种文艺节目,将青岛故事演到全国舞台,传递正能量,诠释真善美,让文明乡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李永菊是村里的文艺明星。

暖心

自费创办阳光姐妹艺术团

李永菊是环秀街道河南村村民,年轻时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她和丈夫靠着一台缝纫机,从小小的服装生意做起,你剪裁我缝纫,可谓白手起家。李永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市场卖货,晚上回家还要裁剪缝纫,终于积攒下一份家业。退休以后,为重拾自己年轻时的文艺梦想,李永菊在丈夫的鼓励下,开始寻找村庄里的文艺爱好者,并组织村里的一些老姐妹成立了阳光姐妹艺术团。然而,找齐人手只是第一步,更大的困难还在前方等着李永菊。

阳光姐妹艺术团表演扇子舞。

阳光姐妹艺术团成立初期,面临着没资金、没设备、没场地的问题,李永菊面临的困境,丈夫看在眼里,也体谅她的难处,二人一商量,便决定先从家里拿一部分钱当做启动资金。用这笔资金,李永菊为演员们购买了演出服,为艺术团添置了灯光音响设备,还把自己家的平房腾出来让大家排练节目。队员宋莲芳说,团长李永菊为艺术团的发展可谓操碎了心,她不仅自己出车东奔西跑,联系艺术团四个队的排练以及演出事宜,还出钱为大家买领带、衬衣等演出服装。

后来艺术团慢慢步入正轨,李永菊带领团队活跃在即墨城乡,在元宵节、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庆,为居民们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她还带领团队长期在街头、院落、社区为百姓进行公益演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保证演出效果给现场观众带去美的享受,李永菊精心编排节目,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演练,力求让每个节目都是精品,让每次演出都富有生命力。2023年,环秀街道在农村社区举办了6场“艺心向党 民星舞台”村居文体巡回展演,李永菊带领团队积极参加,为乡亲们带来女声小合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再唱洪湖水》等,好评如潮。她还连续多年代表环秀街道参加即墨区元宵节“民舞踩街”,展示即墨区传统民俗文化。“在家门口为父老乡亲表演,看到他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我的心里非常高兴。”李永菊说。

开心

带领团队登上全国大舞台

“老房子拆了,家家都住上高楼了。我退休没有事了,就跟着李团长出来跳舞、唱歌,心情可好了。我今年都67岁了,但在团队里年龄都不算大的。”团队成员刘友君笑着说道。

近年来,即墨区旧村改造、城市更新持续推进,百姓实现了平房换楼房、村民变市民的“安居梦”。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邻里关系却变得淡了。而李永菊招募的队员大多是邻里乡亲,大家一起下乡演出,参加广场舞比赛、合唱比赛,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促进了邻里和睦,把村民们的心通过文化的纽带凝聚在了一起。

艺术团成员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老师专门指导,李永菊就请自己当时上大学的侄子利用业余时间教大家从零开始识谱,后来她还从老年大学请专业老师对队员逐一辅导,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段时间后,经过努力,队员们终于在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队员们跟着李永菊每年都参加区里举办的广场舞大赛,并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即墨区广场舞大赛第一名。2012年,李永菊带领团队自编自演的节目《天路》一举登上全国中老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获得团体最佳表演奖。

李永菊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目睹了农村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变成现在的柏油马路户户通;从过去住在低矮的小平房,到住进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楼房。这桩桩件件都体现着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也感动着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永菊。因此,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也是李永菊创办艺术团的初衷之一。李永菊将红色元素、爱国主题融入每个节目,并立足本土特色,挖掘精品创作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很多文艺精品,歌颂城乡巨变,展示时代风貌,让百姓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为文化惠民作出了积极贡献。她编排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再唱洪湖水》《走进新时代》《山笑水笑人欢笑》等红色歌舞作品,参与到省、市、区电视台以及各级文化活动中,获得不少奖项,把文明和谐、道德风尚送到千家万户,为弘扬乡土文化艺术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即墨社区文化的璀璨符号。

李永菊就是这样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传唱、精心打磨的艺术精品,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表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风文明。阳光给人的感觉是明亮的、温暖的、舒服的,李永菊说她为艺术团取名为“阳光”,就是向社会展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面貌。李永菊的阳光姐妹艺术团如阳光般温暖,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热心

化解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

李永菊除了担任阳光姐妹艺术团的团长外,还担任河南村调解委员会的主任,是该村名副其实的人民调解员,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行家里手。村里谁家发生婆媳矛盾、子女赡养纠纷,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尽心做好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架起服务村民的“连心桥”,为弘扬乡风文明,以“家风”促“乡风”作出了贡献。“夫妻关系不好、婆媳关系紧张、赡养老人不到位,往往会引发矛盾升级,我所做的就是将矛盾化解,让难事不出村。”李永菊说。

之前,李永菊成功调解了一个因为家庭赡养问题引发的矛盾。河南村有一位老人突发脑梗,伴随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住院治疗。老人出院后,后期不仅需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还需要照顾,老人的两个儿子因赡养问题相互推诿。李永菊了解情况后,分别登门做老人两个儿子的工作,她告诉小儿子子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告诉大儿子要顾及兄弟情,互谅互让。最终在李永菊的调解下,兄弟俩握手言和,共同赡养老人。

“李永菊不仅坚持做文艺公益活动,还是我们调解委员会的主任。村民家中闹矛盾,或者是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都会邀请她帮忙,可谓大家的‘贴心人’。”环秀街道河南村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赵强说道。

延伸

坚持做公益让村庄更和谐

“组织村里中老年人参加文艺活动,目的就是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目的就是让村庄更加和谐幸福。”李永菊一直努力平衡各种身份之间的关系,作为女儿,她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赢得了亲朋好友的一致称赞;作为母亲,她尽力为孩子营造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注重培养孩子善良淳朴的道德品质;作为阳光姐妹艺术团的团长,她关心团队成员,为得癌症的队员捐款捐物,用爱呵护队员。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高文莉 王璐

相关文章
草根艺术团 全国唱“出圈”,即墨阳光姐妹艺术团登上国家级舞台
2025-04-16 10:36:00
探访“商丘老字号”⑯
2025-04-16 09:03:00
虾米音乐娱乐主办新裤子2025巡演 全链路服务助力独立音乐嗨翻3万人体育场
2025-04-13 10:05:00
河南出现极端性大风 最大风力15级
2025-04-12 09:48:00
低空经济技术需求对接会召开,蓝天实验室赋能安阳无人机产业升级
2025-04-11 2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