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三亚,种业有“芯”,深海向“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8:28: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澎湃“园”动力

——2025年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调研行

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打造全球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三亚,种业有‘芯’,深海向‘新’”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媛艳

2019年,带着两个玉米棒从北京驱车南下,吕玉平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以下简称科技城高新区)开启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创业,就背负了两个‘千万’。”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创始人吕玉平说,为了研发种子,他当时放弃了千万元的年薪,贷款千万元创业。六年磨一剑,如今,他带领团队实现企业估值突破40亿元。“在这片种业科创沃土,我的种业报国梦照进现实!”吕玉平感叹道。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先后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习近平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习近平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崖州湾畔崛起的科创高地,不仅托举起普通人的梦想,也扛起了“国之大者”的担当。科技城高新区正紧紧围绕“南繁”“深海”国之大者,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为引领,正聚力打造全球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4年12月29日,“探索三号”抵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新华社发

科创平台 “在这里,让企业慢慢‘长大’”

吕玉平刚到三亚的时候就犯了难。要做种业科研,离不开做实验,他走遍了科技城高新区,也没找到合适的实验室。

科技城高新区得知吕玉平的困难后,便将企业所在的3号楼整体装修,并将装修改造的1500平方米实验室无偿提供。没有实验设备,园区出资6000多万元采购相关设备;没有试验田,“城小二”协调帮助企业在高地村、盐灶村租用了200多亩生物育种试验田……

在科技城高新区全方位支持赋能下,5年后,吕玉平的团队申请了100多项专利,研发出国内首个覆盖全国的4基因分子叠加玉米转化事件LP026-2,获得农业农村部安全证书;研发的固相玉米基因芯片,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如今,该团队已与300多家种企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材料覆盖了全国超过5亿亩的玉米主产区。

“科研硕果累累,是园区良好的科研生态给的底气。”吕玉平感叹道,“在这里,让企业慢慢‘长大’”。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对深海化合物进行提纯,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以科技立城,自然要科研先行,隆平生物不是个例。入园的19家高校院所培养了6489名硕博人才,6名全职院士、近3500名高层次人才扎根园区,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领先种业企业、百余家种业生态圈企业和7家国内种子销售20强企业先后落户,企业发展有了伙伴、人才支撑。

“在这里,完善的配套保障,让企业科创不愁!”吕玉平说。科技城高新区先后立项87个重大科研平台项目,面向产业需求加强共性技术源头供给;全球最大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开圃运行;先进计算中心和海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全省领先的智算资源集群,1602台科研仪器上线可预约共享,企业科研有了平台、资源赋能。

种业创新 “更多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流向生产一线”

“一小袋种子带过来种下、一大袋种子带回去科研”。忆起昔日南繁的“又难又繁”,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感慨不已。

如今,依托科技城高新区在全国首创的种业CRO业态,种子不用“打飞的”“坐火车”,他的团队只需上午取样、中午送样,下午就能完成检测、次日拿到检测报告。

从扛着南繁加代的种子北上科研,到拿着一叠纸的报告就地研究,这变化不仅帮助科研工作者抢出了更多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还贯通了种业事业与产业并举的发展通道。

海南首创的企科合作模式则打通了产学研用快速转化的另一条“任督二脉”。中国种子集团携手100多个科研团队针对产业所需开展的“揭榜挂帅”项目,仅实施两年就已有8个大田作物实现新品种审定,12个材料正在申请新品种权,传统南繁走向了更广维度的现代南育。

“园区引进培育60多家CRO服务主体,企业去年搭建的南繁CRO检测平台投用以来已累计检测超16万份样品,推出取样、DNA抽提、样品冻干等外包服务项目,有效缩短育种材料创制周期。‘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利益共享、成果反馈’的揭榜挂帅机制探索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创制—产业化开发’的路径,助力更多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流向种业生产一线。”中国种子集团总经理助理张晓强说。

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更多的产业故事从崖州湾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热起来。去年,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即投产,主营种子出口业务当年纳统收入超过2亿元,成为菲律宾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供应商,助力海南种子出口规模在全国排位省级单位的第三名。

智慧种业服务贸易火起来。我国首个作物诱变育种电子加速器的快速投用,获得来自韩国等地的众多国际订单,从前端育种研发到后端成果转化,产业“国际范”更足。

探秘深蓝 “先发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深渊海底的世界是生命禁区吗?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0909米,足以“吞没”海拔8848.86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里常年黑暗冰冷,一度被视为生命禁区。

近日,在科技城高新区召开的深海生命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万米深渊世界其多样性与全球已知海洋微生物总量相当!

“深渊海底繁荣面纱的揭开,得益于科技城高新区入园企业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的‘溟渊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肖湘说。突破深海进入难题,园区合作科研机构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潜航万里;打破资源整合的壁垒,园区搭建平台力促华大基因和深海所、上海交通大学等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紧密协作……环环相扣、步步谋划,从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到深海开发,当前科技城高新区探秘深蓝、向海洋要生产力的步伐持续加快。

港池里,南山港全力升级为国际科考母港,接待航次从2020年的30次逐步增长至2024年的1416次,实现量级飞跃;实验室内,全球唯一的深海高压特种微生物综合研究平台——深海微生物资源库,打造“全景式”深海微生物资源货架,支撑新兴产业向新而行。

“依托自贸港政策制度和‘三度一色’的比较优势,科技城高新区的种业发展有了澎湃‘芯’动能,深海产业向‘新’发力。”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是动能所在、产业是支撑所在、开放则是发展空间所在,三者互为支撑、协同推进。园区将进一步把先发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让海南未来产业集群有更多的含链量、含绿量、含新量。”(海南日报三亚4月10日电)

权威访谈

三亚崖州区委书记、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局长樊木:

全力推动主导产业能级跃升

海南日报三亚4月10日电(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自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以下简称科技城高新区)以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指引,围绕服务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个着力点,系统谋划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扎实推进产业培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全力实现‘1234’目标,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4月10日,三亚崖州区委书记、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局长樊木在接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

樊木表示,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也是科技城高新区推动主导产业能级跃升、实现园区发展争先进位的提质增效之年。接下来,科技城高新区将围绕全年预期目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创新发展能级;推进种源、种业、种市一体化发展,持续培育发展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坚持精耕海岛和经略海洋并重,培育壮大深海科技产业;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依托科创产业联盟,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对标冲刺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园区宜居宜业城市功能品质,全力建设国际研发之城、产业创新之城、人才荟萃之城,加速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流科技产业园区迈进。

天涯时评

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强引擎

■ 魏燕

39个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在此建设,1.3万家企业选择落户……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以下简称科技城高新区)从一片荒草中起步,短短几年便在科技、产业、城建等各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展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无限潜力与活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科技城高新区聚焦南繁种业与深海科技两大核心领域,构建起完善的科研生态体系,吸引众多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与企业汇聚。崖州湾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快速入轨运行,全球最大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等高标准创新载体建成投用,南山港、深海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众多企事业单位提供高质量测试服务……这些平台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产业创新是蓬勃发展的关键动力。科技城高新区积极探索新兴产业模式,对接国内外头部种业企业,培育壮大国际种业贸易业务,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在南繁种业领域,国投种业、舜丰生物等产业链企业相继落地,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在深海科技领域,以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为引领,组建深海技术创新中心等,引入众多高校院所科研团队,形成协同创新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制度创新为发展保驾护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制度保障。科技城高新区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推出系列创新机制,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例如,科技城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又如,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参与推行企业联合“揭榜挂帅”机制,打造“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的研发创新闭环,构建新型企科合作模式,加快种业科研研究成果转化。

科技城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海南自贸港其他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面向未来,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定能推动科技城高新区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相关文章
行法治之力 护农业“芯片”(人民时评)
2025-04-15 06:34:00
数智驱动 规范指引 服务提效——持续提升我市综合交易采购服务质效
2025-04-15 04:39:00
成都红旗曹世如:把全球好物装进你家楼下超市丨破浪者说
2025-04-14 22:13:00
西安浐灞国际港加快对外开放 打造跨境电商孵化岛
2025-04-14 10:57:00
内江高新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 集群发展“链”向未来|美好生活在“蔗”里
2025-04-14 0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