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由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云南兴达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与云南翰文教育集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签约打造32米长《清明上河图》大型云南斑铜艺术珍品开工仪式在昆明举行。
铜色斑斓彩云南,西南边陲来者稀。清《滇海虞衡志》记载:“锤造炉瓶为冰形,斑斓者为斑铜器。”可以追溯云南斑铜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云南斑铜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介绍,校企合作的32米长《清明上河图》大型云南斑铜艺术珍品,是由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云南兴达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与云南翰文教育集团组织国内省内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将用时196天创作完成,珍品按《清明上河图》文物画面场景1:6复刻制作,珍品长3172cm、宽149cm,画面采用浮雕的表现手法,将中国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通过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斑铜制作技艺全手工生动地刻画出来,画面灵动,场景层次分明。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精品之作,国宝级文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文物卷长528.7cm、卷宽24.8cm,生动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当年繁荣社会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云南斑铜是云南独有的传统手工艺美术品,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云南斑铜有“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的独特特点,有“一两斑铜一两金”之称,稀奇而珍贵。云南斑铜作为国礼,在金属工艺中一枝独秀,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清明上河图》云南斑铜艺术珍品的呈现,对研究中国古时期的人文、经济、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这将是一件具有极高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的云南斑铜艺术珍品。
今后,云南翰文教育集团与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云南兴达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将紧密开展校企合作,在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翰文院文化艺术产业学院建设国家级非遗“云南斑铜科普匠人馆”,开展科普和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屏新闻记者 周柯妤 王宇衡 摄影报道
一审 资渔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