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孙肖 青岛报道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山绿水间,一群新时代青年正用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记者近日走访发现,这些曾在大城市打拼的都市白领、技术精英、金融从业者,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毅然返乡,以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激活故土生机,成为这片土地上最蓬勃的奋进力量。
宋苗苗:文旅融合的“乡村魔术师”
辞去国企工作的宋苗苗,扎根杨家山里,整合8个村庄资源,打造乡村振兴一体化平台。她深挖“山、水、红、茶”文化元素,策划樱桃采摘节、田园生活节等特色活动,开发藤编手包、红色研学课程等文创产品。短短三年,杨家山里游客超6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4亿元,带动200余名留守妇女转型为“民宿管家”“非遗匠人”。她打造的“黄泥巷民宿集群”获评山东省五星级民宿,让百年古村焕发新生。
徐勇:草莓产业的“振兴引擎”
大场镇围山河村党委书记徐勇,打造出青岛规模最大的草莓产业集群。他打破“小农单干”传统,推动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他深耕品牌建设,注册“从荣草莓”并获评青岛市唯一优质草莓品牌,推动“大场草莓”跻身区域农业名片。村庄从负债累累到集体收入突破70万元,获评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成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鲜活样本。
张茂华:多元产业的“新农人”
大山张村的张茂华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办“平柳山庄”,集餐饮、民宿、农场、文旅、电商于一体。他推出“私人定制种植基地”,游客可认养田地体验农耕;引进高附加值的药食同源作物“明日叶和食叶草”,带动村民增收。为凝聚力量,他发起“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吸引村民和社会资本入股分红,施行共建共享的新经济模式。如今,他的山庄成为张家楼街道办事处康养文旅企业的标杆,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共绘乡村未来。
站在山岗远眺,蓝莓田如绿色海洋翻涌,民宿院落升起袅袅炊烟,满载农产品的货车驶向高速公路。这里不再只有“面朝黄土”的艰辛,更有“数字果园”“云端农场”的智慧;不再只有“空心村”的落寞,而是充满咖啡馆里的创业讨论、研学课堂里的童声欢笑。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奔赴。"宋苗苗的话道出了这些返乡青年的共同心声。在西海岸新区广袤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与乡亲们携手,共同绘制着新时代美好画卷——那里有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有诗酒田园的文旅体验,更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