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勇敢地撕下定义和标签 | 黄河时评“五四”特别策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04:00    

我们这代人被凝视得太具体,太细节,如同阳光透过放大镜会让人有烧灼感。我常想,为什么新一代的青年自己开始发光时,容易被贴上“垮掉的一代”的标签?

是不是前代认知常存旧一代的偏见与老一辈的固化思维?

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中,成长环境变化也催生了不同时代价值观的转变。过往人们需要通过艰苦奋斗来创造美好生活,现如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让“实现自我”逐渐成为当代青年的人生目标。人们将自己固化在自我的价值观桎梏中,便难以理解新一代的观念,认知偏见由此滋生。

其实,历史长河中,每一波浪花,都有独特的流淌姿态,没有一代人真正“垮掉”过,历史上所谓“垮掉”的指控最接近事实的时刻,最终都会成为文明跃迁的预演。而体现在历史现场,是两代人之间的认知分歧。你担心我垮,是你不理解我支棱的样子。所以在这个青年的节日,在这个啥都“赋能”的时代,我想“自赋”一点青春的“勇气”。

本文作者

首先是突破茧房的勇气

“00后整顿职场”的词条频繁占据各大平台热搜榜单,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拒绝画饼、准点下班、敢于仲裁······”虽然“整顿”二字不乏夸张渲染的成分,但00后新人勇敢站在职场既定规则面前,戳破了僵化的职场潜规则禁忌,为新时代职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或者说,老一辈人累积出来的禁忌,我们拆掉它时,至少你们也期盼这一天吧?我们的父辈祖辈年轻时就没想过?

我们成长的环境,比以往时代丰裕太多,物质基础稳定,思想意识便容易独立,对工作职业的理解早已突破“谋生手段”的单一维度,不再将其纳入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职场平权”逐渐成为共识。更为重要的是时代评价体系从“迎合他人”到“自我实现”的变化。当今年轻人的个体意识觉醒,勇于跳出外人的评价体系,专注于自身想法的实践。我们正在亲手终结牺牲自己以讨好他人的价值感获取病态模式,转而探寻个体实现的独特价值。我愿意相信,老一辈也想过却没做过。

刘旸演出现场 图源网络

我喜欢看“刘旸教主”的演出。刘旸本是新东方的一位英语老师,2020年辞去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单口喜剧演员。他说,最后几年的老师生涯很痛苦,所以,他勇敢地离开了让自己无力的环境,从零开始,勇敢地去找寻和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而当那些曾经无力和无望的过往,被化作他的作品,并在舞台上重新赋予能量时,他才深深地意识到,那段经历,纵使绝望,对他来说依然举足轻重,让他看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学会了“原谅自己”。

当代年轻人更擅于把过往的职业经历转化为进阶的阶梯,而非转型的枷锁。敢想敢为,勇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勇于活出属于自我的意义。人生如探险,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未知的领域时,必然有惶恐,有迷茫,也必然有斗志,有力量,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职业生涯的转折,其实是跨越了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追求。

当然,涉世未深的我,口出此言很容易被游走人生江湖多年的前辈、老辈教育,“经历后就知道滋味了。”但无论如何,正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那条文案“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看着各大社交媒体界面青年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旷野人生”,此刻青春的定义也被具象化。是啊,人生的确应该是旷野,不应该是轨道,应该在自己选择的前进路上,像风一样呼啸而过,像云一样野蛮生长,去感受快乐,去经历苦难,热烈而自由地活着。那一代一代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经验教训都指向循规蹈矩呢?说到底,勇气不足才会以各种理由妥协于不合理的现实,且还给自己的妥协以所谓理由,并世代传承。

请永远记着,人生的旷野从来没有明确的路线,人生的方向从来不被定义,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选择,每一次的迷失,都是我们在寻找自我的步伐,铿锵而有力。那就带着破茧的勇气、带着人生的智慧,在属于你我的旷野中奋力奔跑吧,去追寻、去体验、去收获,就让这些成长过程中的未知和挑战、困难和成就,为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独一无二的人生大声地喝彩吧。

那么,赋予自己敢于自我表达的勇气,就再自然不过了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民间亦有“枪打出头鸟”的俗语。在传统礼教中,我们向来提倡“少说话,少出头”,将沉默视为美德,尽量抑制个性化的表达。而今,年轻人却更倾向于外倾的表达方式,我们敢于分享、乐于分享,时时刻刻展现着自我认同。在数字时代的“微粒社会”中,虚拟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表达的“麦克风”,我们发表的每句言论都可能被千万人听见,这为我们提供了表达传播的途径,让我们拥有了无数观众。同时,当下的“弹幕文化”也让年轻人们形成了自由表达、乐于分享的表达观念,大家能从中找到和自己共情的人,从而体会到被理解和被看到的愉悦欣慰。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让我们自身获得更多关注,“主角意识”渐渐强化,我们更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大胆地“做自己”。

动动手指刷刷朋友圈,我们便能发现,当代年轻人的表达欲十分旺盛,有的人一天可以发无数条动态展示自己的欢乐时光、无聊吐槽、emo感受等等。他们乐于将自己的生活展示给朋友们,享受被关注和赞美的感觉,自我认同感极强。而这样的心态往往不被前几辈人所理解和共情,也就造就了“朋友圈屏蔽父母”的现象。当我们自由快乐地表达时,我们的父母便可能不会给予支持,甚至发表一些“煞风景”的观点等,让我们瞬间扫兴。这样的现象深刻体现了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与误解,这也正是表达方式差异的缩影。

随着年轻人渐渐占据言论的主导地位,我们的社会将因此从内倾的压抑型社会逐渐转向外倾的表达型社会,而这样的转变也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宣示主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我们的声音。

除了语言,服装也是年轻人进行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每次出去时,看到穿着汉服或者亚文化服装的年轻人,妈妈总会问我:“你们年轻人怎么都喜欢穿这种衣服?”而我总是向他们投去欣赏的目光,答道:“因为我们敢于展现自己的独特和热爱。”

当今社会,Cosplay、汉服、数字时装等小众服装已变得十分潮流与常见,而它们在以往总会被充满恶意地称为“奇装异服”,被认为是不够得体的一种穿着。传统社会的审美相对单一与固化,在保守的审美观影响下,人们不敢于表达自我的个性,而是将从众作为一种“得体”的表现形式和安心剂。当看到当下年轻人挣脱这种保守的审美,展现自我的独特性时,老一辈人便会不适应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因此产生误解,将其误判为反叛与堕落的表现。事实上,年轻人的服装传达出自主的现代性理念与时尚品位,以服装和配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审美观和个人特质,是“自我重构”的一种途径。在现代社会,服装已不再是单单为了遮体避寒,而是作为一种身份符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体验,逐渐成为青年们凸显个性的标签。

作为一位汉服爱好者,当我看到每一件华丽端庄的汉服时,心底都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就是我觉得美,而不是需要别人评价才美——须知美的理性觉知,才是自信的源头。我们敢于穿着和表达,就是因为我们有自信和勇气。“穿衣自由”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穿着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也是新时代青年抵抗全球化快时尚,反抗审美同质化的一种方式。

“多巴胺穿搭”在前段时间爆火,引起广泛的模仿。它是一种以色彩心理学为主的穿搭风格,通过鲜艳丰富的色彩搭配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带来愉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绚丽的色彩犹如新时代自由热烈的青年,它们在不断搭配与碰撞中生出美感的火花,展现个性与活力。这种穿搭将服装的外在视觉感受转化为一种情感体验,将情感可视化,也成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和表达手段。

穿着特色服饰的本质原因便是内心的热爱,当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种穿搭文化,便能从其中体会到自我价值体现的幸福与满足。再者,年轻人的服装文化形成了文化共同体,大家可以从小众社群中获取归属感,找到自己的意义所在。我们可以说,是当今这一代年轻人,让“穿搭自由,思想自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个生活信条,敢于且乐于践行。

有时,在匆匆人潮中,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个性的服装,而身在其中的年轻人,他们表达的或许更是多元的社会环境、包容的人文情怀、悠久的文化传承、热烈的人生追求以及独特的自我展示吧。

如果再敢想一点,青春的我们还需要敢于“游戏化”人生的勇气

生长于数字时代的我们,从出生起便接触互联网,是完全生活于数字社会的一代。而这个时代也让我们接触到“游戏”这一技术的产物。然而,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天天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称其为“浪费”真的是对的吗?游戏对人生毫无益处吗?

所有的“沉溺”“沉迷”,都不过是自我主体的弱化而已。有时在游戏场景中,我们可以更多地演绎自我,游戏以现实世界做不到的方式给予教育或是鼓励,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玩游戏并不完全是逃避现实,有时也可以理解为换一种方式体味现实中缺少的情感体验。《游戏的世界》一书中提到:优秀的游戏,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真实生活的品质,帮助我们过上可持续的生活,引导我们为人类面临的最迫切挑战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因此,当一味地排斥游戏带来的危害时,我们必须承认,人工智能主导的未来将是一个全面“游戏化”的时代,我们都将是各路的“玩家”。

柏拉图晚年在《法律篇》中写道,“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抱着一种享受游戏的心态去活着。”当代青年正将此构想具象化。我们不把人生当作同一件事情的重复,而是尽力去探索各种可能性。

通过人生“游戏化”,我们会希望探索,学习和改进,自愿投入工作奋斗,真诚地看重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当面对困难压力时,我们不会悲观恐惧,而是充满信心,以游戏的心态去享受刺激和乐趣;当我们获得成绩时,也会像解锁游戏成就那样,体会到能力提高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继续设定更高的目标,获得持续不断的正反馈。

当代青年拒绝“单一主线任务”,而是开发自我成就系统,进行多元化发展。例如网上的“50天爆改人生挑战”“挑战给100个陌生人作画”等主题,都让我们将精力专注于自身提高,从每一个小成就中获得振奋和创造的持续动力。

2024年,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首届电竞世界杯(EWC)王者荣耀项目决赛中,KPL梦之队3比0击败来自马来西亚的LGD战队,获得冠军 图源新华社

当我们在游戏中失败时,通常不会关掉游戏,而是会重新关卡继续挑战。人生道路亦是如此,失败不会让我们失望,而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我们充满斗志,激励我们再次挑战。当我们将这种游戏心态运用到生活中时,我们便能乐观面对失败,培养超常的心理韧性,体会失败了还可以重来的道理,这样,我们便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并且渴望做得越好。

在青年人心中,“游戏化”人生,不是沉迷游戏、不思进取,更不是放纵和躺平,而是他们相信人生成败皆是体验,不沉迷、不畏惧,有定力、能自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用这种松弛感来勇敢地攀登人生这座大山。

若问青春何谓?犹豫片刻,以往的经历会告诉我:青春,是繁忙的课业,是巨大的压力,是解不完的难题。这似乎与想象中热烈而自由的青春并不一致。但我知道,青春还长,我还年轻,无限的未来正在不远处等着我。

我们这一代,尽管背负“轻狂”标签,但是“世人道你轻狂,可你本就年少,越年轻的灵魂就越有勇气的光,而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美德”。从职场革新到大胆表达,从游戏人生到沟通世界,我们正以我们的方式诠释着我们的主权,展示着我们的未来,也必然彰显着国家的希望。

“且以青春赴山海,青舟无惧万重山。”青春,是勇敢拒绝被定义的旷野,是不甘对人生书写标准答案,是始终怀揣激情与热爱探索世界、挑战未来。当我们勇敢地撕下定义和标签,怀揣着伟大复兴的梦想,在人生的疆域大步前进时,每一个脚印都在向世界宣告:这,便是勇敢而坚定的我们。而我们,便是青春的代名词。(本文作者系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级10班学生,感谢指导教师李鸿杰先生协调组织)

点击查看专题

编辑:李明 作者:张骞月 校对:王菲

相关文章
奋斗华章|27年,她用匠心守护列车安全
2025-05-04 11:05:00
勇敢地撕下定义和标签 | 黄河时评“五四”特别策划
2025-05-04 08:04:00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那年,她22岁
2025-05-03 13:24:00
南师附中晓庄校区今年9月开学!“学霸校友团”亮相南师附中中招咨询会,分享成长故事
2025-05-01 21:20:00
“五一”沪郊绽放青春“声”宴,农文旅跨界狂欢燃动花海
2025-05-01 2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