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街巷里总是弥漫着烟火与故事,葑门横街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老苏州”的生活缩影和情感寄托。近日,葑门横街的张氏大饼店重新推出一款几近消失的传统点心——老虎脚爪,一下子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尝鲜,也唤醒了“老苏州”沉睡已久的味觉记忆。
老虎脚爪出炉,饱含浓浓生活气。通讯员 顾杨/摄
在苏州的小吃文化中,老虎脚爪曾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一首广为流传的《苏州小吃》童谣这么唱道:“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不过,与香气扑鼻的生煎馒头和金黄酥脆的蟹壳黄相比,老虎脚爪的外观显得有些干巴、笨拙,似乎不太符合现代大众对美食的审美。但在老一辈苏州人的心中,它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老虎脚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是苏州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它正面突起六个尖状物,颜色呈焦黄,完全由手工制作,不用模具,所以六个角常常分得很开,看起来就像老虎的爪子,故而得名。过去,苏州人利用“炉膛余温”烘烤面食,创造出了这道质朴的点心,虽然做法简单,却饱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店主张赵富在特制的泥炉中烘烤。通讯员 顾杨/摄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化,苏州城里制作老虎脚爪的店铺越来越少,几近消失。然而,张氏大饼店的店主张赵富决定让这一传统点心重归市井。据他介绍,制作老虎脚爪的工艺并不简单,需要用老面自然发酵,面团经过揉、切、塑形等多道工序后,还需在特制的泥炉中,利用炭火余温慢慢烘烤才能出炉。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不仅保证了老虎脚爪的独特口感,还保留了那份浓浓的烟火气息。“现在我们每天只在上午做一批,卖完就结束,很多人特地早早赶来,就怕吃不上。”张赵富笑着说。
刚出炉的老虎脚爪外皮酥脆,轻轻一咬,便能听到“咔嚓”声;内里则绵软可口,还带着淡淡的炭火香,每一口都仿佛将人带回旧时的苏州街头。记者在张氏大饼店门口看到,前来购买老虎脚爪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排队的“老苏州”顾明珠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就经常要买老虎脚爪吃,吃下去比较容易消化。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美食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老点心承载着我们过去的生活记忆,吃一吃,就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
除了老虎脚爪,张氏大饼店的粢饭糕、萝卜丝饼、大饼油条等传统小吃也同样深受欢迎,每天都吸引无数食客前来,感受市井烟火气。
(苏报融媒记者 王可 通讯员 顾杨/文)
编辑: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