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台
近日,呷哺呷哺公布了2024年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呷哺集团实现收入47.55亿元,同比下跌了19.65%,净亏损为4.01亿元,其中关店及减值带来的损失达2.62亿元。
一年关店超130间
呷哺呷哺4年亏了超12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呷哺集团诞生于1998年,创始人贺光启将风靡台湾的小火锅成功引进大陆,2014年在港交所敲钟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在当时中国快速休闲火锅市场中,其占据了51.9%市场份额。
但自2019年开始,呷哺呷哺净利润开始出现负增长,2021年公司更是首次出现年度亏损。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及1.9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8.4亿元。加上2024年亏损4亿元左右,呷哺呷哺4年时间亏损超过12亿元,平均每年亏损超3亿元。
在此背景下,公司去年关闭了138间呷哺呷哺品牌餐厅,并新开了65间,年末餐厅数量由上年的的833间降至760间,净减少73间。
图源:长江商报
除了呷哺呷哺品牌,旗下定位高端的凑凑餐厅也未能摆脱消费低迷趋势。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首创火锅+茶饮新模式的“凑凑”。然而,凑凑不仅没能给呷哺呷哺业绩带来多大帮助,反而拖了公司后腿。在2023年财报中,呷哺呷哺将亏损的一部分原因指向了湊湊带来的亏损。2024年,公司新开了13间凑凑餐厅,也关闭了73间,截至年底仅剩197间,净减少60间。在这一年,呷哺呷哺公司再次将亏损的原因部分归罪给了湊湊。
图源:国际金融报 左宇 摄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业绩的下滑,呷哺呷哺股价也严重跳水,在2021年2月创下25.75港元左右的历史高位后掉头向下,2024年9月公司股价一度跌至0.68港元的历史新低水平。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多数时间低于1港元,已沦为“仙股”之列。
呷哺呷哺近五年股价走势
在消费者的反馈中,“贵”“性价比低”是不愿再光顾呷哺呷哺和凑凑的关键原因。
便宜了也没人吃?
呷哺呷哺“以价换量”失灵!
呷哺呷哺不是没有自救过,比如跟上同行降价的步伐——
近两年,降价成为火锅同行的集体动作,客单价逐年下滑。
海底捞将自己的客单价拉回百元以内,主打川渝的怂火锅也在逐年降低人均客单:2021年为129元,在2022年至2024年逐年下降至128元、113元和104元。
去年,呷哺集团实施了十年来最大力度和规模的降价,不光将套餐价格全面下调,更是通过“加价购”和“换购”等优惠活动,将人均消费从2023年的62.2元降至54.8元,下滑约12%。
湊湊餐厅也跟随降价策略,推出小份菜,将客单价从2022年的150元拉低至2023、2024年的142.3元、123.5元,一连降了三年,幅度一年比一年大。但客单价在120元的湊湊还是太贵了。同样中高端定位的火锅品牌海底捞和怂火锅,早就将客单价降至百元左右。
结果,不同于海底捞翻台率和营收的双双提升,呷哺呷哺及湊湊降价带来的效果有限,翻台率不升反降。
在发布2023年财报时,呷哺集团曾在财报中坦言“湊湊的价格确实偏高”。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断增加,不管多么精妙的模式和理念,最终还是要回到性价比上,呷哺呷哺集团的当务之急仍在“价格”。
呷哺呷哺:
将继续打造高性价比小火锅
据红餐大数据,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餐饮行业整体的增速。预计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
不论是行业大势,还是对比几家典型火锅品牌的2024年成绩单,都可以看出呷哺呷哺的业绩低迷,掉队趋势明显。
呷哺呷哺方面称,2025年,集团将继续执行开店策略,呷哺呷哺品牌将深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区域,通过优质产品和经典套餐打造高性价比小火锅鲜明形象。湊湊将采取谨慎的开店策略。
比高端不够格,比便宜不够狠,比服务不够好。呷哺呷哺能否逆风翻盘,上演一部力挽狂澜的戏码,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吃过呷哺呷哺和凑凑吗?
感觉性价比如何?
责编:李佳妮
编辑:姜佳卓